北京6月21日電特稿,去年夏天,多國經歷極端高溫天氣,不少地方氣溫創新高。今年全球“燒烤”勢頭依然不減。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日前表示,6月初的全球平均氣溫為有記錄以來同期最高。高溫引發的極端天氣及相關災害在全球多地顯現,如同一次次警示信號,提醒人們地球正迅速接近氣候變化臨界點,各國再不團結協作、采取緊急行動應對氣候變化,未來一些地區極端氣候事件可能成為常態。
高溫干旱全球肆虐
5月以來亞洲多地氣溫接連“爆表”,例如泰國曼谷氣溫一度高達41攝氏度;老撾、越南則分別錄得43.5攝氏度以及44攝氏度以上高溫。
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在一份報告中指出,2022年氣候危機已對歐洲產生“可怕”影響,大范圍熱浪導致歐洲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夏季之一,干旱重創旅游業和農業,預計2023年歐洲地區還將遭遇干旱。
一項基于衛星數據的研究顯示,歐洲自2018年以來一直遭受嚴重干旱影響,2022年的歷史性干旱更是耗盡了歐洲地表和地下水庫,使其至今難以從這種“赤字”中恢復過來。
歐洲西南部干燥尤其顯著。今年春天是西班牙有記錄以來最熱的春天,也是第二干燥的春天。法國三分之二的地下水水位低于正常水位,部分地區還出現森林火災。干旱還加劇歐洲能源供應短缺。葡萄牙和挪威的一些水庫幾近干涸。
北美洲也遭遇高溫天氣。在美國南部得克薩斯州、佛羅里達州等多地,不少城市不得不開放避暑中心供人們納涼。美國緊急事務管理部門預測,熱浪或將在南部引發暴雨、狂風、龍卷風等惡劣天氣。加拿大持續受野火影響。今年以來,加拿大野火過火面積總計超過4.7萬平方公里,使得今年成為加拿大進入21世紀以來野火火情最嚴峻的年份。
與此同時,極端天氣帶來罕見規模與頻率的災害。洪澇、暴雪、沙塵暴等氣象災害越來越頻繁地影響人們的生活。地球上的各個角落都在刷新著紀錄。歐洲環境署本月14日發布新聞公報說,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熱浪、洪災、干旱等極端天氣災害頻發或成歐洲夏季“新常態”。該機構呼吁采取適應性措施,預防極端天氣災害引發的生命和財產損失。
此外,聯合國糧農組織近日指出,正在“仔細審視”糧食安全可能面臨高風險的地區以及可能采取的“預防性行動”。
厄爾尼諾備受關注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今年6月8日發布警報,指出厄爾尼諾現象已經出現,預計持續到冬季,可能會發展為中度厄爾尼諾現象或強厄爾尼諾現象。
厄爾尼諾是太平洋赤道中東部海域水溫異常升高引起的一種氣候現象,會導致全球氣溫和降雨模式變化,通常干旱少雨的地區可能發生洪澇,而某些多雨的地區可能出現干旱。它平均每兩至七年發生一次,通常持續9至12個月。 共2頁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