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國捐贈百杰榜》

1月12日,中國捐贈百杰榜(2022)發布暨財富向善趨勢研討會在京召開。該活動由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北京師范大學社會治理與公共傳播研究中心提供學術和平臺支持。
報告編制團隊對2022年上榜的大額捐贈者、數額、領域、方向、趨勢進行了梳理分析,并對百杰榜發布12年來的主要發現進行了回顧。
榜單顯示,2022年中國捐贈百杰榜共有106位上榜人(多人并列),上榜門檻為2000萬元,捐贈總額598億元。百億元量級捐贈人有3位;10億元量級捐贈人5位;億元量級捐贈人有42位。而在過去12年,共有1221位上榜人,榜單金額達3488億元。
本年度捐贈額度最大的是愛爾眼科醫院集團創始人陳邦,承諾在未來10年內捐資200億元打造可持續眼健康公益生態,在12年來的榜單中并列第一。
2022年百杰榜捐贈總額、上榜門檻和億元捐贈人數在歷年百杰榜中排名第二。其中,2022年捐贈總額比歷史最高點(2021年697.24億元)下降14.32%,是歷史平均值(262.36億元)的2.28倍。
榜單顯示,上榜人靈活運用了股權捐贈等多元化形式,股權捐贈數量與上年基本持平。本年度榜單至少有7筆捐贈涉及股票或股權財產,總價值約為138.37億元,占百杰榜總額的23.13%。周期性捐贈增多是大額捐贈的特點,2022年榜單至少有13筆捐贈設置了捐贈周期,從3年到20年不等,涉及捐贈額度達349.70億元,占榜單總額度的59.46%。
榜單顯示,“60后”“70后”成上榜“主力軍”。20世紀60年代出生的捐贈人仍是百杰榜的主力軍,41人總計捐贈256.73億元,占上榜總額的43.01%。而20世紀70年代出生的上榜人有22位,總計捐贈265.57億元,貢獻了總額度的44.49%。
來自制造業的上榜人數大幅上升,共上榜50人,是2021年的2倍,主要原因在于健康保健、新能源等概念的興起,從業者更為積極投入產業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等公益項目。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女性企業家與高管在榜單嶄露頭角。2022年上榜女性達到17位,較2021年大幅增加(6人),其中5位以企業家或公司高管名義上榜,總捐贈額約為5.34億元。
榜單顯示,捐贈資金流向全國26個省(區市)。從捐贈總額來看,接收捐款最多的是湖南省,得益于愛爾眼科醫院承諾未來10年將捐資200億元,助力打造可持續眼健康公益生態,在湖南省注冊的愛眼公益基金會和湘江公益基金會將各接受100億元。
大額捐贈中,受贈次數最多的省份是廣東省,達到了52筆。主要原因是廣東省因扶貧濟困日的持續開展,有15筆共計8.56億元捐款流向廣東省內各級慈善組織或基層政府。
從善款流向的領域來看,科研和教育吸金能力較強。2022年有81筆大額捐贈投向教育領域,總計金額111.44億元,其中確定投向高校27筆,共計44.65億元;36筆大額捐贈投向健康相關慈善事業,總計金額達207.50億元,占總上榜額度的34.73%,其中用于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相關支持工作總計約1.94億元。
從捐贈筆數來看,投向于優質教育的大額捐贈達81筆,總計111.44億元。其中有13筆專項用于產業創新、校企聯合項目或實驗室,總計約19.28億元,疊加流向產業創新和基礎設施的8筆大額捐贈,共計約129.85億元,產業創新慈善投入得到重視。
2022年百杰榜捐贈有6筆共計3.55億元捐贈用于設立慈善信托,其中上榜者捐贈2億元設立的“中信信托·公牛集團慈善信托”為2022年度全國范圍內備案的最大規模的慈善信托。百杰榜相關負責人表示:“慈善信托作為優質的金融工具,越來越受到捐贈人的青睞,未來增長趨勢值得進一步關注。”
中國捐贈百杰榜已連續發布12年,呈現出每年大額慈善捐贈的流向與變化。摘自:慈善公益報(史子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