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餐飲老板內參 余從
同比增長81.7%
香港餐飲好起來了!
香港餐飲正在快速恢復活力。3、4月開始,部分餐飲品類出現爆發式增長。
香港政府統計處2023年5月5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3一季度香港餐飲收入預估為276億元港元,同比增長81.7%。
酒吧收入增長得最為兇猛,今年一季度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了712.5%。3月份單月的數據更是夸張。2023年3月,全香港酒吧的收入約1.2億港元。2022年3月,全香港酒吧的收入只有近6百萬港元。同比增長近18倍!
香港,這個離“家”近、餐飲市場發展成熟、因為疫情許多樓盤空出來的地方,成了今年有擴張意向的大陸餐飲品牌重點考察的地方。有一批餐飲品牌,已經把店開到了這里!

從赴港開店的時間來看,Manner coffee走在最前,去年底就已經行動、開出圍擋,2023年年初,迅速開張!年后,其他餐飲品牌緊跟著行動起來。由于茶飲咖啡這類小模型的門店建店周期更短,所以這類品牌的香港首店,現在基本都已經開店了。正餐類門店的香港首店較晚一些,基本要到今年第三第四季度。
從目前公布的信息來看,檸檬茶是進港開店熱情最高的品類,廣東餐飲品牌對赴港開店更加積極,數目最多。
已經開出門店的是少數,有意愿去香港布局門店、還在計劃中的難以計數。
幾位深圳的餐飲品牌負責人說,他們也有去香港開店的計劃。
“疫情三年,作為旅游城市的香港,餐飲業未能實現充分競爭。而一河之隔的深圳,歷經三年能夠活下來的品牌也修煉了內功,可以嘗試去香港試試水。畢竟,香港也可以作為品牌出海戰略的第一步。”
這也許是很多餐飲老板想要去香港拓店的原因。
但疫情三年后香港餐飲到底是怎樣的呢?大陸餐飲品牌赴港開店,有哪些優點,又有什么挑戰?
從最新數據看香港餐飲
我們還需先來盤點一下香港本土餐飲的生態情況。
本土頭部品牌增長略顯乏力
翠華、大家樂、大快活三家香港餐企龍頭公司,在上個月公開了2022年3月份至今的業績。
翠華整體營收為8.45億港元,同比去年下降14.9%;大家樂整體營收為80.24億港元,同比增加6.9%;大快活整體營收為30.2億,同比增加4.7%。

大家樂和大快活雖然已經走出了虧損泥沼,但和2019年相比依舊略顯乏力。值得一提的是,大家樂在財報中表示:“年內引入一種新的門店格式,店鋪面積較小,營運成本較低,并更具彈性……新的門店格式能讓我們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更好地改善利潤率。”
大家樂采用的“新門店模型”,也是在“缺人”困境下的一種靈活變通。
缺人問題已經困擾了香港三年
香港的勞動力市場有多缺人?
是輸入2000,缺口60000的那種缺人。港府政府曾在3月份時,準許飲食業輸入2000名前線員工,包括部長級人員、廚師等。
但根據港府數據估算,業界在疫情期間已流失6萬名從業員。按照目前的形式估計,最起碼需要輸入1-2萬名外勞,才可維持業界基本運作。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評論道:“缺六萬人畀(給)得2,000人,大家可以想象到難度有幾高,系遠遠唔足夠。”
而香港餐飲業界也愿意以港人薪金水平聘請,甚至付出更高的薪金。黃家和表示:“高啲都冇所謂,香港我哋請唔到人。(高一點都沒所謂,在香港我們請不到人)” 共2頁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