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職業餐飲網 劉妍
曾經的中國市場第二大咖啡巨頭“太平洋咖啡”,正在大面積閉店!
近日,有廣州消費者反映,咖啡品牌太平洋咖啡在廣州的不少門店已經閉店注銷,此外深圳、上海也出現大量太平洋咖啡閉店情況。
作為第一代咖啡品牌的代表者,太平洋咖啡高峰期曾在全球開出近500家門店,市場規模僅次于星巴克。
然而,從2021年到現在,太平洋咖啡總共關掉了超過200家門店,市場份額不斷被競爭對手擠壓。
隨著以瑞幸為代表的新銳品牌與星巴克為代表的知名外來品牌在中國市場上割據混戰的打響,以太平洋咖啡為代表的的第一代咖啡品牌也逐漸淪為了時代的眼淚!
01
三年關店277家,
曾經的咖啡巨頭“走下神壇”?
最近,有不少太平洋咖啡的老客戶均表示太平洋咖啡的門店數量越來越少,不少原來的門店也均已關閉!
隨著這樣的聲音越來越多,職餐網發現包括廣州、深圳、上海等地的太平洋咖啡線下門店均出現了大量關店的現象!
以太平洋咖啡曾經線下門店數量最多的廣州為例,工商登記信息顯示(不完全統計),太平洋咖啡在廣州注冊的門店有45家,存續11家,已被注銷34家,注銷時間主要集中在2021~2023年。
實際上,不僅在廣州區域內,近幾年太平洋咖啡在全國范圍內都有陸續關停的門店。根據極海品牌監測顯示,截至3月28日,目前太平洋咖啡在營門店數量為166家(2020年是443家)。
或許當下很多消費者對太平洋咖啡不熟悉,但認識的都知道,這個品牌雖然門店數不多,但也曾一度成為中國市場第二大咖啡連鎖品牌,僅次于星巴克。
1992年,從西雅圖遠赴香港工作的Tom Neir夫婦在香港創立了太平洋咖啡,并在香港著名的銀行家、律師以及會計師聚集地香港金融中心中環開出了首家店。
2010年,太平洋咖啡被華潤收購,算是真正進入了內地市場。彼時,華潤信心滿滿地表示,計劃在3年內開設200家咖啡分店,在5年內將太平洋咖啡做成中國最大的咖啡連鎖店。截至2017年,太平洋咖啡在全球開出近500家門店,已成為中國市場第二大咖啡連鎖品牌。
但在快速增長的國內咖啡市場,由于咖啡品牌競爭激烈,涌現了越來越多諸如瑞幸、Manner等咖啡品牌,太平洋咖啡卻沒能跟上步伐。
2018年,太平洋咖啡開始尋求轉型,進入了競爭激烈的茶飲賽道,推出了全新產品線“太茶”,在上海新業坊開出獨立門店;同年12月,太平洋咖啡推出的精品咖啡品牌BREW BAR在深圳灣萬象城開業。
目前,從大眾點評上的檢索看,太茶在上海只有虹橋交通樞紐的一家門店,而BREW BAR在深圳也只有一家門店營業。
02
老牌咖啡們為何走向沒落?
當下,咖啡依然是餐飲業最火熱的賽道之一,但是作為曾經中國咖啡排行第二的太平洋咖啡卻沒落至此,不免讓人唏噓。作為老牌咖啡品牌,不得不說太平洋咖啡的沒落與曾經的咖啡巨頭上島咖啡一樣,都屬于“時代的眼淚”。
1、前期踩中品類紅利期快速擴張,卻沒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和星巴克主打的“小資”理念大致相似,太平洋咖啡一開始便將自己的目標人群瞄準了商務精英,旨在為他們提供精致的咖啡。正因如此,太平洋咖啡的第一家店不是開在商場或是景區里,而是選在了香港金融中心中環——香港著名的銀行家、律師以及會計師聚集地。 共2頁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