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串串肉塊兒在炭火烘烤下滋啦作響,孜然、辣椒和各色調味料煨出的香氣四散撲鼻,嘴里喊著“擼串就啤酒,越喝越有”的食客們推杯換盞……夏天是燒烤旺季,更是燒烤擁躉們的狂歡季。然而,燒烤的肉不新鮮、烤肉“致癌”“不健康”等聲音也讓醉心燒烤的人們難以“快樂加倍”。人們擼的肉串兒質量怎么樣,吃燒烤用什么樣的“打開方式”相對更安全呢?
走訪:正規渠道肉制品更靠譜
城市夜晚誘人的肉串兒到底從哪兒來?
7月2日晚,《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在河北省石家莊市多家夜市燒烤店和啤酒廣場走訪了解到,店主們每天都會從批發市場采購鮮肉,白天切好后存到冰箱里,等晚上來了客人隨點隨烤。
7月4日上午,記者推開石家莊市裕華區西仰陵農貿市場食品檢測室的門,看到食品檢測師劉滿成正在給市場上的鮮肉做是否含瘦肉精的快檢,只見劉滿成將隨機采樣的小肉塊水煮幾分鐘后晾涼,再放到試劑瓶里浸泡,幾分鐘后將液泡后的液體滴入3個檢測卡里,結果顯示均為陰性。
西仰陵農貿市場負責人高淑紅告訴記者,針對每批次生鮮肉,市場管理部門都會檢查是否有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畜禽定點屠宰證、肉品品質檢驗合格證等材料。每隔兩三天,市場食品檢測室都會隨機取樣快檢。
今年30多歲的牛羊肉專營店店主底先生告訴記者,他店里的肉是當天早晨6點多送來的,都有可以追溯來源的二維碼小藍卡。除了零售,市里的燒烤餐飲店是大主顧。有些生意好、人手不夠的燒烤店還會提前送過來調配好的調料,請店里負責把鮮肉腌好后穿成串兒。
“燒烤店的調料都有什么,有沒有可能加了人們擔心的亞硝酸鈉呢?聽說肉里加了這些東西味道更好,保存時間也更長。”面對記者的疑慮,底先生笑著說,每家的調料大同小異,大都是孜然、辣椒和香料,有的還有洋蔥末兒,區別只是配比不同。
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科學傳播部主任、副研究館員阮光鋒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采訪時說,燒烤店的原料質量(包括肉類真實性、寄生蟲檢疫、人畜共患病檢疫、微生物污染控制等)是否可控,的確是消費者應該重點關注的內容,選擇品質有保障的燒烤店十分必要。至于腌制的肉串是不是不如“原味”的安全,阮光鋒認為,關鍵還是食材本身是否新鮮。有研究表明,提前用蒜汁、桂皮粉、迷迭香、檸檬汁、番茄汁等富含抗氧化物質的調味料腌制肉類食材,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減少致癌物的產生。
調查:半成品儲藏問題易被忽視
7月2日晚,石家莊市北國超市光華店門前的小廣場上,烤魷魚、烤面筋等攤點一溜排了十余個。香烤魷魚攤主韓先生告訴記者,自家的魷魚都是從正規批發市場購進的預包裝冷凍食材,因為小廣場只能保證照明用電,所以食材都是放在保溫箱里。
記者留心觀察到,韓先生的妻子撕開預包裝袋子時,里面的魷魚已經開始解凍。“雖然比不了冰箱,但節省了不少解凍時間。”韓先生告訴記者,他們每天晚上6點出攤,到晚上10點多就賣得差不多了。“不用擔心賣不完再拿回家去冷凍,因為化過的食材再冷凍就不新鮮了,口感也不好。來的都是熟客,每天寧肯少賣點兒,也不留存貨。”韓先生說。
韓先生的選擇其實是相對安全和負責的做法。阮光鋒告訴記者,燒烤食品的半成品儲藏條件對食品安全的影響較大。冷凍預包裝食品在保溫箱里自然化凍兩個小時,細菌滋生的可能性相對較小,但前提是要保證保溫箱內環境的潔凈衛生。而如果是新鮮的肉串,就不能放到簡易的保溫箱里,更不能室溫存放。 共2頁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