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網上開始流傳阿里的張勇要下課,馬云或要走向前臺,重掌阿里。這消息誰放出來的?不言自明,熟悉的味道又回來了,這公關手段,有點兒他當年的風格,不過也有點兒小聰明。

在我看來,即便馬云重掌阿里,也不一定能扭轉乾坤。因為他一直都是阿里合伙人和大股東,他走不走到臺前,影響力和決策權一直都存在,只是走到臺前,他會更多更方便地參與到戰略執行中去。阿里成也好,敗也罷,他都是第一責任人,這么多年,阿里的戰略方向,他不可能放任自流。
歸根結底,釀成當下的中國電商格局,是阿里的生意沒有戰略壁壘。
1、要快遞比不過京東和順豐;
作為曾經的電商老大,做了那么多年的菜鳥,居然消費者認知還是認為京東的物流好,順豐的快遞好。
2、要品控沒有品控;
作為一個賣貨的零售商,你掌握了客流量,掌握了現金流,居然學不會搞不定西方的那套品控?甚至可以全部商品貼上阿里的標,也沒有哪個工廠不主動投懷送抱的,但是沒有做好。
3、要價格比不過拼多多和抖快;
劉強東為什么一氣之下把ceo開了?因為終于明白了所有中國電商大佬犯的一個錯——連全球零售NO1——沃爾瑪生在發達國家美國,有龐大的中產階級消費群體,都永遠在堅持天天低價,把價格看成是核心不敗密碼。國內的電商大佬抄作業都不會,導致拼多多的崛起,浪費大量消費者的時間,天天在各平臺換來換去,不就是為了證明一個零售真理——價廉物美!
這樣看來,馬云也是一凡夫,馬云不能為所欲為。
其實,我覺得阿里的崛起并不是馬云的功勞,阿里的成功秘訣是恰好遇到了時代的大平臺。在那個互聯網一飛沖天的時代,和阿里一同崛起的還有騰訊、京東等。法寶就兩個:
1、要么用錢拖垮對手,當年那些死掉的對手,是不是都是現金流枯竭了?燒錢燒不下去了?
2、要么直接吞并對手,當年的資本鯨吞很多,雅虎,3721,新浪,易迅,一號店,易趣,亞馬遜,卓越。
如今的格局,是所有電商大佬的戰略失誤,在拼多多、抖音、快手和微信電商快速崛起之時,沒有快速反應,導致了難以逆轉的敗局。
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酣睡?一個沒有殺伐之氣的老大怎么能夠守住一個眾人垂涎的商業帝國?
面對挑戰者,A國是怎么做的?說明馬云并不是一個商業神話,當年的成功太偶然,天上掉下來的時代大平臺,加上大股東的實力和手腕,就用了兩招,用錢拖垮對手,資本手段吞并對手。而這些手段,在守江山的時候,他居然不會用了,對拼多多、抖音、快手和微信電商沒有強力反應,F在人家的市值甚至都要超過你了,怎么玩?
江湖的一個真理是,沒有血雨腥風,將面臨更大的血雨腥風。
來源:紅商網、《獨賈參考》 作者:獨賈大蝦
|